新闻中心
13065755002
l2991956500@qq.com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民营服装业桐乡困境:上游涨价下游艰难求生

民营服装业桐乡困境:上游涨价下游艰难求生

[ 发布时间:2018-08-20 15:06:36  浏览次数:353  字体大小:         来源:易纺商贸]

8月16日中午,桐乡一阵大雨后又见到了太阳,但远处台风“温比亚”携来的压城乌云,预示着下一场暴雨很快又将袭来。

桐乡是浙江乃至全国经编行业的重镇。如今,这座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而迅速扩大的经编产业重地,同样面临着产业内部“涨价台风”的考验。

8月6日,嘉兴桐乡、海宁与常州武进区三地的经编商会对外发布了“停产倡议书”,让这个遍布桐乡、海宁等地的传统制造行业所面临的困局开始公之于众。

究其原因,经编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让众多中小加工企业面临愈发艰难的市场环境。

据中国纺织网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涤纶长丝、羊毛纱线等经编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涤纶长丝在近几个月内一路飙升,截至8月14日,涤纶长丝POY150D的市场均价为10900元/吨,其余原料均价也是超过万元每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皆上涨至少2000元/吨。

41岁的吴国杉正值中年,但两鬓往上却早已白发斑斑,身为欧莉服饰有限公司的厂长,他最近明显感觉到原料上涨后对行业形成的冲击,总是将“旺季来得越来越晚”挂在嘴边。

同时,对于吴国杉所在的经编行业来说,更揪心的是,散布在桐乡内如漫天星斗般的中小加工企业,由于缺乏凝聚导致内部之间的低价竞争,在原料价格一路飙升的市场中,处于被动的“夹缝求生”状态。

在桐乡像吴国杉这样,早年从打工做起在经编加工行业里摸打滚爬几十年的从业者并不在少数,但如今新的时代背景与发现阶段,让他们多年间一手创建的企业,开始不得不面临着大浪淘沙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涨涨不休”的原料

吴国杉的公司坐落在桐乡市濮院大道一座并太不起眼的商业楼内,如果不是有人指引,陌生人很难找到。

8月中下旬本应是往年服装加工厂的生产旺季,但近几年吴国杉明显感觉到淡季的时间开始慢慢地变长了,真正忙起来的旺季还要等到9月份。

“以前淡季是二季度三个月时间,现在已经延长到了八月份。”吴国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行业旺季时间缩水正是经编产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桐乡广泛分布的棉纺织加工企业所需求的羊绒纱线价格近年来不断上涨,致使市场观望情绪逐渐加重,很多原本早已准备备货的订单开始往后推延。

一位长期从事毛纺销售业务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羊绒纱线的价格从2017年的800多元一公斤上涨到现在超过1000元一公斤,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原料价格涨幅在25%左右。

“由于澳洲干旱,水草减少,因此羊毛产量受限,再加上羊毛进口结算以澳元为主,汇率波动也是导致原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经编产业价格一路“涨涨涨”并不仅限于羊绒制衣的加工行业,近一段时间来,服装加工产业所需的纺织品原料价格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根据中国纺织网公布的实时数据显示,8月16日PTA(主要化纤原料)参考价为8147元/吨,相较于8月1日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22.09%,为本月目前最高涨幅。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整个产业价格传导链基本呈现出“石油-石脑油-PX-PTA-化纤厂-纺织厂-服装厂”的格局,其中PTA等原材料多以美元结算,受近期石油与外汇等关键源头因素的影响,定价走高也是市场传导的必然。

“这一波纺织原料涨价主要是油价和汇率的影响,主导的市场涨幅在15%左右。”该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服装厂上游的产业多以垄断和大企业集聚居多,这也导致在行情上涨的情况下,一些上游产业的原材料市场溢价权更加强势。

“夹缝困局”中的制造企业

实际上,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行业“蝴蝶效应”远未就此停驻。旺季压缩的同时,原料价格普涨也给其服装加工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难题。

“因为报价存在一定的周期差,在原料不断上涨的预期下,也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多变化与不同。”吴国杉告诉记者,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行业普遍不敢轻易提前备货;另一方面,备货周期逐渐压缩向“双十一”与“双十二”的销售旺季靠拢,这就导致加工工厂出现了“淡季太清闲,旺季做不出”的两难局面。

但按照涨价传导的规律,以吴国杉为代表的中小加工企业就不能模仿上游原材料进行涨价么?

答案是几乎很难。以桐乡为代表的中小服装加工企业皆是小而散的集聚特点,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普遍存在,价格战等劣势也逐渐削弱着整体行业的市场议价权。

浙江志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学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十多年间,桐乡等地进入到服装加工行业的个体户非常多,导致产能膨胀,彼此间的价格战让这个市场本身就已经面临着不小的麻烦。

“你不愿意做,自然有别人愿意做。”钱学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私营企业多形成的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的市场议价权很低,服装加工中小企业的上游与下游都以大型企业为主,上游是强大的卖方市场,而产业下游也是十分强势的买方市场。

在这样的局面下,面临原料涨价,类似于吴国杉的中小加工企业也基本没有可调价的市场空间,由此成为一个两面都遭受挤压的“夹心饼干”行业。

吴国杉向记者回忆称,有一次一个外地客户带着样品找到他,一件衣服加工费给出了30多元的价格,但吴国杉一算账至少得需要50多元的加工费,他才能够保本,但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

“很多订单客户给的价格好像都是工厂只要能够养活工人就好了。”吴国杉回忆说,很多加工厂由于成本很低,也还是愿意接这样利润被压缩至很低的订单,这也不断地拉低着行业的底线。

与此同时,除了原料上涨之外,经编产业的周边生产要素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成为当前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另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以桐乡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产业涉及的人工、房租、水洗等关键要素皆出现普遍上涨的趋势。在桐乡市,加工厂房的房租已经由三年前的10元/平左右的价格,上涨至超过20元/平。

吴国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工厂一共1300个平方,三年前签订的租房费用为12万一年,如今已经涨到了25万一年。再加上工人的工资每年也以10%的涨幅上浮,现在每个月工厂开销就近50万元,而这个数字在淡季基本入不敷出。

此外,环保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水洗、印染工厂因为环保趋严出现关闭潮等,也间接导致桐乡当地中小加工企业面临成本不断上提的现实。

2016年初,桐乡市发布了《桐乡市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长效管理办法》,淘汰一批不达标的印染企业后,剩下的企业产能无法满足经编与纺织企业的市场需求,很快市场报价也出现了上涨。

桐乡市经编商会会长王振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原材料、用工与房租等因素影响外,洗染厂的价格上涨也是造成当前桐乡市的经编行业面临着“举步维艰”局面的重要原因。

产能聚合破局?

事实上,本就诞生于市场夹缝中的民营中小制造企业,并非第一次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局。

长期观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专家皆表示,在以浙江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中小制造企业前后受挤压缺乏议价权的现象也曾出现过。其源于原有的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下,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出现龙头企业,或者没有形成一定市场份额的大企业来主导市场话语权,就必然会面临这样的发展问题。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浙江的传统产业大部分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当前的环境下其实是能够通过市场来倒逼其完成组织结构的转变。

只不过,在整个以桐乡经编行业为代表的中小制造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政府引导皆能够扮演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最关键的转变还是来源于企业自身。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表示,桐乡等地经编行业遭遇的困局是市场经济皆需面对的问题,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解决的办法只有企业自身被迫的转型与升级。

陈建军告诉记者,当前浙江等地遇到的中小制造企业困局与传统产能的难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关键是怎样推动经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来实现高附加值化。

在采访的过程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在桐乡类似的几万个中小服装加工企业行业内部,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规模化之后的市场分工,利用资本的力量团结分散的小企业,整合成一个相对聚合的产能群体,来增强行业自身的话语权。

钱学光告诉记者,这种内部的分工基本模式为,规模较大的中型加工企业逐渐向服装加工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浮动,主要以贸易公司的形式负责承接订单,然后派发给小型企业承担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最后再由贸易公司把关质量后交付订单客户。

“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只集中当地的产能做好加工这一个环节,而原料采购、库存备货等关键环节则一概由客户承担。”钱学光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轻资产化,减少制造企业受原料等上游环节价格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集中分散的产能力量,增加市场的影响力。

对于吴国杉来说,他也开始思索适合自身企业的转型之路。他告诉记者,未来工厂直营店的模式也会是一种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打造自身的服装品牌,通过网络销售的渠道直接面对买家与客户,或许是摆脱企业长期“代加工”而两面受压的有效途径。